全国咨询热线 028-87683822
已完工程 在建工程

舆评-观点中国_中国网

时间: 2024-08-11 00:20:19 |   作者: 在建工程

  2014年4月10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显示,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10日22时自流沟苯含量、11日2时自流沟苯含量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兰州随即出现市民抢水现象。

  针对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一事,兰州市政府4月11日下午做出回应:16时30分举行新闻发布会称,目前兰州主城区自来水未受大影响,但不建议市民24小时内饮用,政府将每两个小时向市民公布一次检查结果。

  4月14日,兰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称,经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专家研判,全市自来水已稳定达到国家标准。

  4月10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检测结果尚未公布,事件处于发酵期。直到11日凌晨5时,威立雅水务公司将污染情况报告给兰州市政府,自来水污染事件爆发,当日搜索量达到峰值,兰州市民陷入恐慌以至抢水和哄抬水价的现象发生。随后政府接手,采取应急措施,搜索情况会降低,直到自来水达标。

  媒体对此事的关注与公众主动搜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动搜索在11日当天即达到峰值,而媒体关注度却呈现出逐步递进式的情况,4月12日和13日,关注度持续不断的增加,到14日,也就是周一,媒体关注度达到最高值。最关注的时段在13日至15日这三天。

  微博关注度的高峰在13日出现,最关注时段是从12日到14日,在水污染危机警报解除后,微博关注度迅速回落。微博对此事的反应非常迅速,仅在一天时间内就接近了峰值。与之相对的,回落速度也非常快。

  从三个图表呈现的数字能够准确的看出,公众在兰州水污染事件发生期,会采用主动搜索的手段来了解真相和进展,搜索量是社会关注度最直观的反映,同时也促使事件迅速发酵。而微博关注度紧随其后,公众通过搜索了解情况,再通过自媒体参与讨论和传播。媒体的关注度相对于民间,稍显迟缓,敏锐度和高峰期均比微博稍晚一点,但是跟踪报道和深度挖掘却在后期起到了关键作用。总体而言,兰州水污染事件是一件突发性环境安全事故,爆发力强、关注度高、与当地居民关联性大,因此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并且又是在动员建立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经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专家研判,全市自来水已稳定达到国家标准,舆情才得以平复。

  针对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是不是真的存在迟报瞒报问题,威立雅公司表示是不是真的存在迟报、瞒报,将以政府最后的调查的最终结果为准。并表示苯无色,有芳香气味,如果没有及时检测出来,兰州市民就是喝了半年也不知道,说不定还会说水有一种香味。此话立即引来了网友的声讨。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将全球三大水务集团之一的威立雅水务再次推向风口浪尖。由于兰州威立雅水务存在延迟报告水污染的嫌疑,被舆论质疑对市民健康不负责任。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兰州水污染利益牵扯才是真凶》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石化事故,而背后原因往往也与利益牵扯息息相关,正因为地方政府、石化企业、房地产商各有各的算盘,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即使迫在眉睫的危险最后也常常被选择性地视而不见,直至悲剧之酿成。其中教训还不惨痛?

  人民网对威立雅历年违规进行盘点,总结其“市场占有率与污染齐头并进”,以高溢价并购以及附加服务等集合而成的“威立雅模式”在获得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却劣迹斑斑频频发生污染事故,多次登上环保部门的“黑榜”,并受到处罚。

  独立学者杜建国在微博中炮轰威立雅:“威立雅水务来到中国,既没带来技术,也没带来资金,也没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它带来的只有节节高升的水价与接连不断的事故———从将污水回水排入自来水管道到4 .11事件,它自己获得的则是大把的银子。”

  在接到威立雅报告后,兰州市成立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进行安排部署。但是即便如此,广大老百姓对事件依旧毫不知情,直到4月11日10时许,新华社首先向外界发布了威立雅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含量严重超标的消息。此后许多媒体相继跟进这一消息。

  兰州市政府虽然迅速展开应急措施,但是却忽略了对当地百姓的交代,导致群众的恐慌情绪大面积蔓延,兰州市民开始涌向大街小巷的小卖铺、超市等,抢购矿泉水、纯净水、桶装水。

  来自兰州的微博网友@刘郁闷兰州表示:兰州市政府自来水事件危机公关首先应该恢复公信力。兰州的自来水危机绝大多数都是以每年一次的速度在发生,但凡风吹草动整个省会城市就散布着各种小道消息最后再被证实,渐渐的耳语已经变成这个城市的一种习惯。这次更是长达一个多月,不信任情绪逐步被推高……

  各大媒体对水污染事件纷纷发出声音,环球时报12日社论《兰州水污染,三月辟谣四月成真之悲》中提到:尽管兰州市昨天反应很快,但它之前措施的缺位,使它的再快反应也是“慢的”。整个事件传递出一个信息,大城市的饮用水安全是有可能存在严重漏洞的,而且并非所有市政府在它们酿成严重危害之前,就有能力为堵住它们尽职尽责。兰州市在不久前辟过谣之后,出了眼前这个事故,无论这两件事是怎样的联系,政府公信力都被打进颗新的钉子。即使政府反应快拔出钉子,也会留下个孔。

  新京报13日社论反问《自来水苯超标,延迟通报有理?》,文中直接批评兰州当地对于事件的应对,既反应迟钝,又缺乏透明,加剧了民众的恐慌和不满,引来舆论质疑。一些地方在突发事件应急上,仍没脱离捂、堵、拖的旧思维,无疑是值得警惕的信号。

  可见,虽然兰州市政府在此次水污染事件处理中反应速度有所进步,但是依然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和等待提升的空间。

  兰州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发后,当地5户居民将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告上法庭。4月14日上午,兰州中院立案庭表示不予立案,因公民个人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舆论都表示:讨个说法咋这么难?钱江晚报发出“两问”:如果我们的污染企业要面对大规模的公益诉讼,要付出天价的赔偿,还敢继续这么干吗?行政处罚过轻,受害者又无法通过法律渠道讨个说法,获得赔偿,在这样的局面下,污染行为怎么能禁绝呢?

  知名法律评论员舒锐从专业角度分析在当前法律下,公益诉讼对于解决本事件只能一条腿走路。正是在如此背景下,五位居民提起了诉讼。如果按照公益诉讼对主体的要求,他们确实并不符合有关规定。然而,我们应该考虑到,在制度设计上,我国之所以对于公益诉讼主体进行严格限定,一种原因是为避免滥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如果公民个人受到了相关实际侵害,可以直接提起诉讼。

  他认为就长远而言,该事件也凸显出新环保法及时出台的极端必要性,如此方能在制度上实现公益诉讼和个人诉讼的相得益彰,让权利有途径伸张,更方便快捷、全面的实现,避免举城诉讼的尴尬。

  专家组初步确认含油污水是导致自来水苯超标的直接原因,而油污主要来自于兰州石化1987年和2002年的两次爆炸事故。该两次事故使渣油泄露渗入地下。

  东方早报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石化摇篮”的环境困局】兰州,有“西部石化明珠”“石化工业摇篮”之称,如今却因输水管线号自流沟而危如累卵。此次水污染事件,是存在多年的环境污染的极端表现。专家这样认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一旦形成,其影响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吴志刚教授认为,兰州水污染事件有几率会成为饮用水安全战役的导火索。因为有些共性的特征:1,污染久远但未治理;2,缓报、瞒报水质检验测试的数据;3,自来水厂工艺落后,处理化学污染物能力弱;4,公众饮用水安全意识渐醒。如果果真如此,兰州将为全国饮用水安全做出"贡献"。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指出,中国的水质很差,会为人类带来很多疾病,但更糟糕的是,即便这样差的水质,也维持不了很久。水不仅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也对农业、工业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国的水危机会慢慢的严重,应该把水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决策。

  此前有新闻报道,“十二五”期间,兰州市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计划投资9.61亿元,重点建设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一级水源保护区、兰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和彭家坪污水处理厂等3个项目。兰州对于水污染的治理不可谓不重视,然而,此次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却暴露出背后的管理短板。

  每次偶然发生的污染事故都有其必然性。中国的水安全已经相当脆弱,从“偶然测出”到“多年前污染”,能够准确的看出有关部门对水质的监测环节把握还很松懈,而治理速度依然很迟缓。虽然兰州市政府在处理舆情事故时已经有所进步,但是还需提醒一句,诚恳的态度并不是万金油,真正杜绝屡次发生的水污染事件才是治本良药。期待此次事件能够唤醒全国对饮用水安全的格外的重视,并立即开始保护饮用水安全的战役,是的,已经到了“战役”的程度。

  国家饮用水标准指标有106项检测,其中9项指标是日测的,42项是月测的。如果水源有其他的污染,检测的范围和频度就应加强。水源的污染要进行风险识别,要去梳理潜在风险,如果有这种风险,应该多测几次,而不是偶然地去测。兰州自来水水源历史上有这方面的风险,就应加强对这个可能风险污染物的检测的频度和数量,而不是偶然去测。

  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引起各级政府和供水企业的反思,纷纷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我总觉得还不够严谨,如果出现重大污染,等待层层检验和报告,可能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我认为采用在活体生物(小鱼)承受不了污染水时,现场当班管理人员有紧急处置停止制水之权,避免受污染的水进入管网。

  兰州水污染事件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二十年来我国的大江大河无一不污,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70%受到严重污染。平原地区的湖泊几乎全是五类水质,农村的沟渠无不发黑甚至发臭。其因,一是工业污染,二是生活垃圾污水,三是化肥农药。任其下去,后代用水仅剩冲马桶功能。

  兰州水污染危机不仅为中国市民上了一节生动的水安全教育课,也让国人看到了中国饮用水体系的不足,凸显了以家用净水器、空气净化器为代表的健康类家电受到大家的重要性,尤其是家用净水器。环保业内的人表示,频频发生的水污染事件让人们对饮水安全谈虎色变,在这个大前提……

上一篇:住建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介绍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中“城市安全韧性”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重点

下一篇:楼道污水困扰居民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