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028-87683822
江南电竞押注平台下载app 行业新闻

不负青山 植绿成“金”

时间: 2025-03-27 23:42:43 |   作者: 新闻中心

  漫步东湖公园,四季变换的森林景观令人心旷神怡;登临鸡笼顶高山草原,万亩杜鹃花海与高山草甸相映成趣,成为游人向往的“粤西最美山峰”;春湾高村古树群中,400年树龄古木郁郁葱葱,诉说着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在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基地内,数十万株珍稀苗木孕育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穿行于阳春的城乡脉络间,处处可见“城林相融、花木扶疏、碧空如洗、山水共生”的绿美场景。

  2024年以来,阳春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在林分优化、县镇村绿化等重点工作上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正朝着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迈进。

  三月,正是植树好时节。连日来,阳春市各地党员干部群众纷纷投入植绿护绿的工作中,春州大地处处绿意盎然,为绿美阳春生态建设增添了活力。

  近日,阳春市委书记、市长李谦常率队在春城街道头堡村委会塘坎水库周边开展主题为“我为全运种棵树”2025年全民义务植树暨县镇村绿化植树活动,8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植树现场,大家热情高涨,纷纷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围堰浇水,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经过劳作,1500株木棉、红花荷树、水杉迎风屹立,为大地增添新绿。

  李谦常指出,此次集中植树活动是落实《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更是积极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的生动实践。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这次集中义务植树活动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加大造林绿化投入力度,以高质量、高标准推进2025年绿美阳春生态建设;要对空闲宅基、坑塘等进行补植,见缝插针,增添绿色,同时要加强树木的后期管护,确保树木成活率;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逐步提升村容村貌和绿化率,为绿美阳春生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义务植树,在全市掀起植树造林热潮,营造全民参与植树造林、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让绿色成为阳春高水平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山间,在道旁,在屋边,阳春各地正掀起绿化热潮。3月12日,阳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秀坤率队在陂面镇六村岗村开展植树活动,在占地18亩的“人大代表林”种下1500多株名贵苗木。据了解,2024年全市共建成“人大代表林”19片,15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参加植树活动,植树15万多棵,捐款50多万元。3月12日,阳春市政协主席翁文星带领有关人员到潭水镇双凤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近百株紫花风铃木在政协“同心林”中昂然挺立,为双凤村增添了蓬勃生机;3月18日下午,阳春市委组织部开展“城乡党建双联双促”暨“爱绿植绿护绿兴绿”主题党日活动,在三甲镇新坡村附近约2公里的公路两侧种下1700多株树苗;河口镇组织120余人开展“有好事种棵树,共建绿美河口”植树活动,在3个植树点栽种簕杜鹃、山茶花、炮仗花共约540棵;松柏镇以“志愿红”守护“生态绿”,组织并且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植树活动,种植黄花风铃木、秋枫等树种100棵……

  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是擦亮绿美阳春生态底色的关键。阳春市通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助力、群众参与”的多元参与模式,不断的提高全民植绿护绿意识,形成“人人种绿、时时护绿”的长效机制,为绿美阳春生态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2024年以来,阳春市全面落实省、阳江市关于深入推动绿美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开展“城乡党建双联双促”活动,制定《乡村绿化规划示意图》和《乡村绿化网格种植管护表》,营建82个主题林,2万多人次参与1100场次义务植树;通过举办“绿水青山看阳春”生态文化活动、2024杜鹃花海·阳春鸡笼顶越野赛以及第五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阳春主会场活动等,推广阳春森林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影响力;珍稀濒危植物进校园活动也顺利开展,在全市学校种下猪血木等珍稀植物树苗300多株,2024年发动社会各界捐款900多万元、捐树8.7万株,植树21万多株,20户家庭被认定为省“美丽庭院”户,1个村被认定为省“美丽庭院”村。

  清晨,漫步在东湖公园的生态绿道,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满湖碧水、悠悠蓝天、郁郁山林美景尽收眼底。不少市民都沉浸在这片天然大氧吧,或散步骑行,或春游采风,感受林荫小径、鸟语花香,十分惬意。

  为进一步优化东湖公园风貌,近日,阳春市对东湖环湖路及绿道开展美化增种工作,公园管护人员结合因地制宜挑选出绿化点位及时补植增种,让公园“绿”意更浓。

  在环湖路纪念碑停车场增种木棉树(英雄树),在环湖路(锦湖路口处)加种黄花风铃木,在环湖路上加种旅人蕉,在绿道上加种四季茶花、木棉树,在绿道连心林处平整杂草杂木,铺种台湾草,铺设石阶……工作人员通过增种各季节时花树种,局部调整景观石、灌木丛位置,修剪绿化树、清除杂草,让东湖公园变得更美了。

  据悉,2024年以来,阳春市对东湖绿美生态综合示范园(桃李岛)森林景观进行质量提升,高标准打造了集森林景观、自然教育、人才示范于一体的造林点。

  作为广东省林业大县之一,阳春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森林总面积414万亩,规模在全省县级市中排名第二,森林覆盖率达68.37%,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6个县级森林自然公园,1个县级湿地自然公园。阳春春湾古树群成功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成功晋级首届“绿美广东竞风华”活动全省十强,阳春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岭南生态康养胜地、广东省园林城市、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去年,位于阳春市八甲镇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成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统一的生动案例之一。据了解,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延长初期蓄水时间,为处于繁殖期的鱼类“让道”;“舍近求远”从相距15公里的山林之外运送石料,用于修建上水库大坝。电站建成后,21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恢复“绿色外衣”,近2万株酸竹、绣球茜、金毛狗、华南锥等保护植物,以及榕树、龙眼、水翁等古树重回自然家园,实现大型工程和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一场场持续上演的生态实践,不仅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改善,也使推窗见绿、开门见景成为生活常态,让广大群众共享绿水青山、收获生态红利。

  2024年,阳春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成效显著。全市2024年林分优化提升任务2.789万亩,已完成3.1591万亩,完成率113.26%,其中财政投入部分造林任务1.05万亩,完成率100%。完成森林抚育提升任务5.46万亩,完成率100%;完成财政投入新造林抚育任务1.8733万亩,完成率100%;完成新造油茶林任务0.37万亩,完成率100%。以东湖绿美生态综合示范园为核心的2.8万亩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东湖二陂(上库)环湖林区公路4.2公里绿化品质提升完成,种植多种乡土树种约1500株,实现林分优化500亩;县镇村绿化已完成21.26万株,其中村庄绿化植树15.58万株(不含竹类),建成森林城镇、森林乡村、绿美红色乡村各1个,绿美古树乡村2个。

  展望2025年,阳春市将做好绿化示范点建设,以典型村绿化为引领,推动各镇(街道)、行政村构建绿化示范点;做好树种选择策略,实现绿化美化、经济林果生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效益,2025年计划种植苗木22.05万株;持续推进造林绿化任务,落实2025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其中林分优化1.952万亩、新造林抚育2.05万亩、森林抚育4.95万亩;建设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2条,绿美古树乡村1条,绿美红色乡村1条;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为先导,全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助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自阳春市区出发,记者沿着234国道一路驱车北上进入合水镇后,看到道路两旁分布着一个个苗木场。不多时,一个写着“大森林园林”的大招牌赫然映入眼帘。

  “这边是我们去年种下的牡丹风铃树,差不多有1000棵。”在苗木场中,林场负责人朱家怀介绍,一般的紫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等,成品树只能卖2000多元一棵,而这种牡丹风铃采取了更复杂的嫁接技术,花朵白中透黄、形似牡丹,可以卖到8000多元一棵。

  2018年8月,朱家怀创办了阳江市大森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目前在阳春市合水镇、春城街道、陂面镇建立了300余亩的种植基地,种类涵盖朴树、紫花风铃木、牡丹风铃树、仁面树等,有乔木类成品树1万多棵,储备苗木10万棵,为当地提供了1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带动50多名村民“家门口”临时就业。

  为进一步推动园林行业发展,阳春市成立市园林绿化协会,目前共有会员310多名,会员单位苗木种植培养面积达3.2万亩,种有仁面树、紫花风铃木、凤凰木等52个品种,产品远销海南、广西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带动了上下游产业3000多人就业,2024年储备苗木达130多万株,产值超过3.5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园林产业的故事可见,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价值、不断增值。

  随着绿美阳春生态建设持续深化,各类林业特色产业也不断协同发展。阳春市大力扶持春砂仁、阳春坚果、香水柠檬等特色产业,其中阳春坚果全产业链产值达10亿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探访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的春湾古树群、踏访岭南古驿道遗迹、考察牛窿山古人类活动遗址……近年来,春湾镇高村凭借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成功培育出古树探秘、生态研学、文化溯源等主题旅行线路,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慕名而至。

  据介绍,该村核心区保存着132亩珍稀古树林,罗浮锥、山龙眼等古木平均树龄逾400年。该村通过引入旅游企业,并投入2300余万元资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已成功打造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古树名木与文旅融合相得益彰,成为阳春市推动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让村庄“绿”起来,让经济“活”起来的一个缩影。

  春北山水画廊示范带让古树、稻田、溪流和山峰绘成了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鸡笼顶风景独特,高山草甸和杜鹃花海吸引各方游客;阳春还精心打造农文商旅体融合IP,成功举办两届杜鹃花海·鸡笼顶越野赛,以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省自行车绿道联赛等多个大型体育赛事。阳春市全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康养业,推动生态与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出一批生态旅游精品路线。

  下一步,阳春市将结合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与东湖绿美生态综合示范园建设,打造“自然教育”“乡土植物园”“生态产业”三大功能板块,协同推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综合性生态产业园区;进一步发挥绿美阳春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改革进程,鼓励因地制宜创新,推动林业改革全面深化,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绿色发展先锋行动:乡村学生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猪血木从村落走到城市》荣获生态环境部“美丽乡村 绿色发展先锋行动”优秀案例,该项目以阳春市八甲中学师生为实施主体。

  记者走进八甲中学校园一角,看到同学们正专心聆听老师讲授关于猪血木的生物知识。猪血木从古至今在八甲镇繁衍生息,这里也是孕育它的祖地。2022年,《八甲猪血木生态文化图腾》被列入阳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猪血木,是阳春市特有单种属濒危植物,现存野生成熟植株约80株。近年来,阳春市积极开展猪血木保护及宣传工作,已人工种植猪血木种苗2万余株,逐渐解决了猪血木规模化育种技术问题,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猪血木木质坚硬、不裂不挠,是造船、家具制造和建筑用材树种,同时也可大范围的应用于造林和园林绿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潜力。”阳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阮富亮介绍。

  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近年来,阳春市印发了《阳春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方案》《阳春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应急预案》,已完成1800多株古树名木登记挂牌工作并利用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市、镇签订了古树名木保护责任书;积极开展古树名木日常巡查,详细记录巡查情况,目前完成超120株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一级古树均已安装视频监控。

  《绿色发展先锋行动:乡村学生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猪血木从村落走到城市》案例以保护猪血木为目的,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平台,在八甲中学师生中开展猪血木保护回归、研学及自然教育一系列课程和活动,打造“珍稀植物进校园”典型案例,该案例的成果还呈现在2024年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中,八甲中学师生向广州市民科普猪血木有关知识,获得极佳效果。

  作为《八甲猪血木生态文化图腾》非遗传承群体,八甲中学师生还充分的利用当地农业生产生活及民间传统文化,把美丽乡村绿色发展融入自然与村庄之中,使课程走向课外。

  阳春市八甲中学总务处主任黄远航表示,该校通过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研学和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来推广猪血木生态文化,和华南国家植物园进行合作,引入优质的资源和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平台。

上一篇:南阳市仲景大道伏牛路绿化提档升级 为月季名城建设添彩

下一篇:滨州:城区内进行美化晋级 红叶石楠焕城市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