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028-87683822
江南电竞押注平台下载app 行业新闻

政策文件 《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印发

时间: 2024-06-24 22:12:11 |   作者: 行业新闻

  为科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需求,根据有关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编制本指南。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市管理委、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

  为科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维护管理上的水准,我部组织编制了《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第一条 为科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需求,根据有关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编制本指南。

  第二条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式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10000平方米之间;具有选址灵活、简洁实用、环境友好等特点。

  (一)因地制宜。结合实施城市更新,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建设口袋公园。充分尊重和利用场地原有地形和植被,突出地域文脉特征,形成“一园一品”景观格局。

  (二)便民亲民。最大限度地考虑周边群众需求,重点选址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落实适老化和儿童友好等要求,增加活动场地,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多元活动场所。

  (三)安全舒适。选址和建设应尽量规避各类潜在风险因素,科学进行功能布局,有效控制公园中的各类休闲活动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干扰。

  (四)节俭务实。落实节约型园林和绿色低碳理念,根据群众使用需求合理配置设施,优先应用乡土植物,倡导使用节能、节水的材料、技术和工艺。

  (五)共建共享。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建设管理机制,引导市民参与公园选址、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共建共享美好环境。

  (一)旧城区。充分挖潜城区内的边角地、空闲地、拆违腾退土地及其他可利用空间等规划建设口袋公园,提高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推进既有公共空间改造提升。

  (二)新城区。结合绿地相关专项规划,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增补配置口袋公园,构建布局均衡、配套合理的城市公园体系。

  (一)弥补服务盲区。系统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好性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盲区,以及群众需求较大而公园绿地总量不足的区域,增加口袋公园。

  (二)结合城市更新布局。结合老旧小区、商业街区、背街小巷等更新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布局口袋公园。鼓励在居住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建设口袋公园。

  (三)保护利用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鼓励结合古树名木、古桥古井等历史遗存保护建设口袋公园。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范围内建设的口袋公园,要注重与历史风貌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规模分类。口袋公园按面积大小可分为小、中、大三种类型,宜根据口袋公园规模和使用需求,科学确定绿化用地比例和绿化覆盖率,保障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配置需要。

  (二)基本功能。口袋公园功能最重要的包含休闲游憩、儿童游戏、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应根据周边使用人群需求,合理确定功能组合和空间分区,并根据场地条件、周边市政设施配套等,配置各类活动设施和服务设施。设施配置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选择安全、耐用、易维护管理的设施。x

  (一)满足周边人群的使用需求。口袋公园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使用人群的年龄结构和实际使用需求。居住区周边的,宜注重设计儿童游戏玩耍、老年人活动锻炼等功能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周边的,宜优先满足公众休憩、便捷通行等需求。其中,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的,应具备儿童友好功能,结合周边公厕设置和环境特点,合理配套公厕、家长等候区等场所设施。

  (二)营造开放共享的公园环境。口袋公园布局宜与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绿道系统串联绿化活动空间;加强与城市公交站点、步行流线以及周边建筑出入口的衔接,方便人群进出。

  (三)注重简洁合理的空间布局。应根据场地规模、区位和周边环境条件,在合理推算使用人群数量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绿化用地和硬质铺装场地的比例,划定功能分区、区分动静空间,布局各类活动场地。合理设置复合功能区, 提高空间利用率。平面布局应简洁流畅,方便公众使用。

  (四)保障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活动场地的设计和设施应考虑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加强无障碍设计。应注重夏季遮荫、夜间照明需求。避让周边的安全隐患及干扰因素,必要时采用绿化隔离或设施防护等措施,减少环境干扰。

  (五)展现各具特色的场所主题。应注重发掘场地及周边区域的文脉特色,合理确定和表达公园的文化主题,提升公园文化艺术魅力。场地内有历史遗存的,应加强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展示和利用。

  (一)休憩交往场地。宜按照“尺度适宜、复合使用、形态灵活”的原则设计建设休憩交往场地,根据使用需求及场地条件营造合适的空间形态,满足多种活动功能需要,避免规模尺度大而无当。

  座椅、廊架等休憩设施应注重安全舒适,廊架设置应考虑遮荫避雨需要,座椅旁应设置轮椅停留位置。

  可通过铺装色彩、材质、图案变化,采用树池、景墙等形式,划分动静空间和不同活动区域,提升场地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儿童活动场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及通风良好的地段,场地宜有不小于1/2的活动面积在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且场地宜设置在能遮挡冬季寒风的建(构)筑物背风面。

  儿童活动场地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特点,适当分区组织,空间设计应保证视觉通透,设施造型应新颖活泼、贴近自然,色彩宜丰富亮丽,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游戏设施和活动器械材质应环保、安全。

  儿童活动场地及周边区域应种植无毒无刺、色彩丰富、品种多样的植被,激发儿童对自然的兴趣和认知。可适当设置迷你菜园、游戏角、趣味涂鸦墙等自然体验类场地和美育空间。

  场地高差较大的区域,可通过设置适宜邻里互动的草阶、看台、游憩设施等,合理消纳场地高差,提高场地利用率。

  (三)运动健身场地。包括康体健身场地、体育活动场地等形式。运动健身场地应避免与公园其他活动场地、主要园路交叉重叠,保证公园活动安全。

  康体健身场地宜设置在人群易到达的地方,有适当的林荫遮蔽。健身场地的器械选择,宜兼顾力量型、耐力型、柔韧型和灵敏型等多种类型。

  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健身场地可设置环形散步道,步道单侧可设置扶手,场地周边植物种植要防止根系鼓出影响地面平整度,乔木栽植点距铺装边界不应小于0.75米,表面根系发达树种的栽植点距铺装边界不应小于1.0米。

  体育活动场地以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为主,包括乒乓球台、羽毛球场、非标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布局应远离周边住宅、办公楼等建筑,必要时应设置防护栏、绿化隔离带等隔离、缓冲设施,减少干扰,保障安全。体育活动场地与儿童活动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相邻时,应预留安全缓冲空间或设置安全隔离措施,避免发生冲撞。

  体育活动场地周边宜设置座椅、物品存放设施等。有条件可设置直饮水等配套设施。

  (一)铺装选材。应满足平整、防滑、耐久、美观、易于维护等要求,避免使用光面石材、玻璃、缝隙较大的地砖以及松散性材料。

  (二)竖向设计。园路要进行安全舒适的坡度设计,铺装场地坡度宜为0.3%—3%。

  (三)布局设计。设计健步道或跑步道的,宜设计成环绕闭合形式,路面应连续、平整,优先采用防滑、透气、耐磨的面层材料。

  (一)植物选择。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增加观叶、观花植物,营造“彩化效果”,适度选用地域性新优品种。

  宜选用无浆果或分泌物坠地、无尖刺、无刺激性气味、无飞絮、少虫害和不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可适当选择具有康养疗愈效果的植物。

  在与周边住宅交界处的区域内不宜种植高大速生乔木,影响住宅采光。如需种植乔木,以落叶、慢生为宜。

  (二)植物造景。充分尊重场地现有植被,尤其是高大乔木,应在设计中保留利用。

  树种搭配应注重遮荫效果与季相特色,利用色叶、观花、观果等植物提升景观丰富度;可适度利用芳香类植物。

  (一)景观建(构)筑物。景观建(构)筑物的文化主题、体量大小、风格造型、材质色彩等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廊架体量应与场地尺度相协调,结合口袋公园的功能需求、文化主题、景观特质进行设计。廊架顶部可做不透明处理。

  应在充分考虑后期运维的基础上,设计建设喷泉、喷雾、水景墙等水景设施,遵循适地适用、循环节约原则,保障接触安全。

  (二)休闲桌椅。座椅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面层宜使用耐用舒适材料,提高夏季和冬季的舒适感。

  座椅形式可以与地形、树池、台阶、低缓墙垣、场地铺装等结合设计,形成特色景观。座椅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

  照明设施的设计和选择宜遵循“低碳节约、实用美观、风格协调”的原则,安装位置及照度应考虑对植物及周边环境的影响。鼓励采用智慧照明设施。

  (一)注重与文化资源的融合。加强场地内外的文物资源、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古树名木、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文化资源的发掘、展示和利用,因地制宜布置文化展示空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表现形式。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展示要与口袋公园的主题相匹配。利用墙面、地面、雕塑、小品、标牌等作为载体,展示文化主题,彰显公园文化底蕴。

  (三)文化活动。宜结合社区治理工作、居民需求和区域文化传统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安全要求。夜间照明应与主要游园线路相结合,以功能照明为主,避免照明盲区。儿童活动场地照明宜选用反射灯具,避免出现眩光。

  绿化种植需留有必要的通透视线空间,避免出现视线盲区,对安全管理造成影响。

  运动健身设施应注明年龄和身体状况限制,明确设施操作要求,以及是否需要看护人陪同等。

  儿童活动场地应避免临近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与停车场,若临近,需用植物或地形等进行隔离,保证儿童活动安全。可进入的亲水空间不得使用高压喷泉。

  (二)无障碍要求。缘石坡道、轮椅坡道、扶手等无障碍设施设计与施工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规定。入口与园路及建(构)筑物设施的接驳处应平缓防滑,无障碍通行线路应连续贯通。应设置完整的无障碍标识系统,可设置语音服务、盲文标识等设施。

  口袋公园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设计,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组织施工并进行工程验收。

  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养”,加强口袋公园运行维护管理,已开放的口袋公园要明确管理机构、日常管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日常管养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清扫保洁,及时清运垃圾,不应有卫生死角,修剪、清理的残枝、杂草和其他杂物等应及时清运。

  各类设施和建(构)筑物等应洁净干爽,无污渍、无乱贴乱画、无蛛网等。游乐设施应定期保洁和消毒,保持整洁卫生。

  公园水体应保持清洁,无蚊虫滋生、无异味、无漂浮杂物等,符合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

  (二)绿化养护。应参照《园林绿化养护标准》(CJJ/T 287)和有关标准要求,保证植物正常生长,营造花木繁茂、景色优美、环境舒适的园林环境。

  应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定期修剪,缺株短株的及时补植,保持长势良好、形态美观、层次合理。修剪时,应设立警示标识,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应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倡导生物防治。发生病虫害危害时,应及时采取比较有效措施,避免对群众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设施管理。应加强对园内各项设施的检查、检测、维修,确保各类设施外观完好、功能完善。

  应定期检查,加强景观建(构)筑物和园林小品的日常维护保养,保持完好、整洁、无破损。

  (四)安全管理。要建立设施日常检查制度,及时有效地发现隐患并维护更新。应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和防火、安全用电等工作。

  园内设施维修和园林机械作业,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比较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48812】世园会上川派盆景展现我国意蕴

下一篇: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