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园林”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时间: 2024-12-24 16:18:56 | 作者: 已完工程
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如何通过理念创新带动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以促进行业转型发展的维度真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我们这一代风景园林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2024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上,李如生理事长首次提出的“百姓园林”全新理念,是风景园林行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响应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行业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新时代风景园林人,我们要始终以“百姓园林”为切入点,不停地改进革新理念、路径、方法和模式,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百姓园林”于简单中见深度、于朴实中显智慧,从风景园林视角回答了美丽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基本问题,把人民群众放在了特别突出的位置。“百姓园林”将美丽中国建设与人民城市理念紧密融合在一起,是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结合,彰显了美丽中国建设的人民情怀。
作为一种新理念,“百姓园林”坚守了新时代风景园林事业的“初心使命”。“百姓园林”聚焦于“百姓”,即园林的主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风景园林事业的奋斗目标。因此,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在践行“百姓园林”理念时把稳方向、保持定力。“百姓园林”落脚在“园林”,即人民美好生活的绿色载体,始终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风景园林事业的最高境界。因此,只有深刻领会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在践行“百姓园林”理念时不走错路、少走弯路。
美丽中国建设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风景园林行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怎么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如何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怎么样打造“美丽城市”……这一系列命题需要风景园林人积极思考应对。“百姓园林”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体现了美丽中国建设的行业担当。
作为一种新路径,“百姓园林”是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奋力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的必然结合,指明了新时代风景园林行业的“奋斗方向”。
生态保护上,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构筑生态基础设施体系,维护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更积极地呵护自然之美。文化传承上,要保护好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所并为其注入新时代文化内涵,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科学技术创新上,要聚焦绿色、“双碳”、韧性、智慧等新领域,开拓新业务模式、培养新型人才、以创新支撑行业转型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百姓的新需求、新期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美丽中国建设创新实践中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定要通过具象的场景表达呈现。这正是风景园林的价值所在,因为风景园林本身就是发现自然之美,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转译”为可观、可听、可感的空间场景的学科。
作为一种新方法,“百姓园林”拓宽了新时代风景园林的“价值场景”,即开放共享场景、诗意生活场景及多元赋能场景。
开放共享场景就是要结合社区、街区、园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园林场景建设和更新改造,积极推动各类绿地开放共享,建设人民群众身边的绿道、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和公共空间。在营造开放共享场景时,既要打破物理边界,让百姓“进得来”“留得住”,走出家门就能自然而然地步入生态空间;又要弱化管理边界,让百姓从“旁观者”成为“主人翁”,发挥主观能动性,热情参加到身边生态空间的设计、建设、治理之中。
诗意生活场景就是要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对百姓的新期待及时进行实质性回应,让园林成为城市的颜值担当,成为市民生活的“公共会客厅”,成为百姓故事发生的场景。在营造诗意生活场景时,既要让如诗如画的园林场景融入并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带给人民群众无法替代的情绪价值;又要让身处园林中那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喜好的百姓都能寻找自我所需求的空间场景,为生态空间增添一抹鲜活生动的人文气息。
多元赋能场景就是要将业态、活动、技术等多元要素与空间场景深层次地融合、相互促进,以要素赋能场景、以场景提升要素,为百姓创造新的消费契机,为城市活力和繁荣营造新的场景。在营造多元赋能场景时,要不断拓展公园和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既要通过深入的调研访谈与市场分析,形成精准的主题定位、丰富的业态植入、持续的活动策划,又要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为百姓消费迭代升级提供新机遇,激发经济稳步的增长新活力。
美丽中国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品质生态环境是百姓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基础支撑。“百姓园林”将高品质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生活联系起来,是一种新的设计追求,一定要通过高水平的风景园林设计加以深刻阐释和全面展示。
作为一种新模式,“百姓园林”要求新时代风景园林人要秉持“匠心情怀”,在设计中将理性与浪漫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设计的美学追求、技术追求和意境追求。
美学追求就是要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用通俗易懂的设计语言,将其内心对美的理解、创作的激情、独特的见解转化为外在的、富有地域特色的空间场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乐园。技术追求就是要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借助生态、零碳、智慧、大数据等技术优势,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优化基质、廊道、斑块等生态空间要素,构建城乡生态安全底线。意境追求,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耐心倾听每一位百姓心声,用心构思每一个方案、精心营造每一处情景相融的意境,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地域文化气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美丽中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百姓园林”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理念,代表了行业转型发展趋势。相信在“百姓园林”理念引领下,新时代风景园林人将以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彰显人民情怀、展现行业担当、拓宽价值场景、坚定设计追求,奋力谱写风景园林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为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日前,2024中国经济传媒大会暨融合发展交流大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以“加强改革舆论引导 推动媒体智能转型”为主题,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办、传媒茶话会等承办。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日发布《低碳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低碳性能的评价,明年3月1日起施行。
12月20日,以“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为主题的2024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建设报社主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共同支持。
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运城中心”)持续推进管理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积金为民,安居圆梦”服务品牌,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拉动住房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近日表示,面对房地产市场新的变化,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多个部门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等限制性措施,降低利率、首付比例、交易环节税费,释放购房需求,降低购房成本,取得了明显成效。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
“确保我们国家的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侧记
广西安排2亿资金支持居民住房消费 购买首套、二套新建商品住房可获1万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