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028-87683822
江南电竞押注平台下载app 行业新闻

激发法治精神新活力——甘肃省法治乡村建设扫描

时间: 2024-10-18 11:51:04 |   作者: 江南电竞押注平台下载app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着根本性和保障性的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坚持以习法治思想为引领,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激发红色法治精神新活力,活用“马锡五审判方式”,打造“巧儿说法”法治品牌,着力压实法治乡村建设责任,强化法治保障,健全涉农法治体系,深化乡村普法,开创了法治乡村建设新局面,促进乡村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水准不断提升,有力地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夯实了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

  因为觉得家门前安装的风力发电机会对自己的住房安全及牛羊繁育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独居老人张建林便对正在建设施工的风电项目进行阻拦。施工方与之沟通无果后,只得将情况向张建林所在的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白马庙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反映。

  “今年8月底得知情况后,我们镇司法所、综治中心和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组成的调解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处。据了解,在建风电设施的影响区域为200米范围内,张建林老人的住房及养殖区域位于距风电设施拟安装点278米以外的区域,原则上不会对住房、棚舍及牲畜产生危害。”白庙村调解员张涛和记者说,调解组一边耐心劝解,一边对他普法、讲政策,张建林虽然表明了自己“听明白了”,但心中仍有疑虑,他想听听村上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卢正旗的意见。调解组当即意识到平时在村里威信较高的卢正旗在化解这场矛盾纠纷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马上带着张建林找到了他。

  “咱镇上、村上和施工队的负责人都给你讲了没有安全风险隐患,他们说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经过科学测量的。你要相信党和政府,安心回去养好牛羊,过好你的日子。”经过卢正旗的开导和调解组的耐心劝说,张建林打消了顾虑。

  华池县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南梁曾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华池是陕甘宁革命老区核心区域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红色法治基因积淀深厚。这套由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专员兼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首创的审判经验,曾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审判经验”,其主要特征是: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了解案情;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意见;方便群众、不拘形式,坚持原则,依法办事。

  南梁镇调处张建林与施工队矛盾纠纷的案例,只是调解组积极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活学活用“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一个生动剪影。“调解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遵循,深入农村充分了解和掌握矛盾根源,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创新思路,成功化解了矛盾,这既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也是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乡村实践。”南梁司法所所长钟瑞云说。

  “作为革命老区,我们从始至终坚持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精神,深入研究红色法治文化的当代价值。”庆阳市司法局副局长魏彦坤介绍,2014年,庆阳市司法局在实地调研评剧《刘巧儿》的故事原型“封芝琴婚姻案”等多起“马锡五审判方式”典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审判方式后,组织并且开展了“巧儿说法”课题研究,选取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法律问题,创新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模式,由公益律师在线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倾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赓续红色法治精神的“巧儿说法”法治品牌。“巧儿说法”目前已成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多媒体普法品牌。

  “在自家宅基地上翻建房屋,需要邻居同意吗?”“可以用拖拉机在道路上载人吗?”……记者登录庆阳市司法局网站的“巧儿说法”栏目发现,该栏目已发布1982期普法信息,每一期都会选取典型案例,列出案情摘要,进行案情分析。开展“巧儿说法”,既鲜活生动、简明扼要,又通俗易懂。

  “以案说法、以案释法,讲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让群众每天都能学到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使普法方式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这样的形式更加接地气、有温度,很受欢迎。”魏彦坤介绍,依托“巧儿说法”品牌,庆阳市整合200多个户外电子宣传屏搭载“巧儿说法”案例,在《陇东报》和庆阳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分别设立专题栏目,编辑印制《巧儿说法——365案例新编》,开设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巧儿说法”律师席位,组建32个律师服务团队,成立百企律师服务团,组建演出队,基本形成了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户外为一体的普法大格局。

  “巧儿说法”是甘肃创新打造法治品牌,深化乡村普法,着力营造法治乡村建设浓厚氛围的举措之一。近年来,甘肃坚持常态普法广覆盖,坚持媒体普法不下线,全力打造“报网端微屏”一体化新媒体普法矩阵,在“甘肃丝路法雨”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巧儿说法”以案释法专栏,各地报纸、电视等媒体刊播“巧儿说法”案例2000多期,“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普法课堂解答群众咨询5.6万余人次。同时,甘肃大力实施提升村社干部法治素养“赋能工程”、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强基工程”,全省累计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百场法治大宣讲”、“巾帼普法乡村行”等活动10万余场次,覆盖3000余万人次;此外,深入推动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了全省乡村普法阵地全覆盖。

  “农民群众证据意识不强、法治意识不足,导致其遭遇矛盾纠纷需要运用司法手段时出现维权困难,这是农村涉案纠纷的普遍情况。”在定西市渭源县,律师陈鹏对记者说。

  陈鹏是渭源县田家河乡、锹峪镇的村(居)法律顾问,负责在当地开展法治宣传、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以及调解矛盾纠纷等多项工作。今年7月,一位外地老板到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考察后,与田某等18户村民达成口头协议:由田某带领村民种植羊肚菌,老板负责在采收后收购。但是到了收获时节,却始终没有办法联系上老板。面对待售的羊肚菌,心急如焚的村民一筹莫展。“农户法律意识不强,双方只有口头协议,没有签订书面协议。”陈鹏说,他和元古堆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设法联系到了该老板。经了解,对方因感觉销售羊肚菌的利润不高,想放弃收购。最终,经过调解、协商,该老板先行支付了2.58万元货款,收获的羊肚菌由农户代为销售,售出后再将货款返还给老板。

  纠纷圆满解决后,这件事也让村民们意识到了合同和证据的重要性。作为村(居)法律顾问,为村委会和村民提供“法治体检”服务,协助村委会审查经济合同、协议等,确保村务决策合法合规,都是陈鹏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村民在进行购销等活动时的风险,我帮助村里拟定了农副产品、苗木等购销合同范本,并通过微信群分享给村民。下一步,我还打算就签订劳动合同、租赁合同、职前培训协议、苗木买卖合同、农副产品购销合同等事宜举行专门讲座。”陈鹏说。

  法律顾问走进乡村,让村民享受到近在咫尺的法律服务。“如今,在渭源乡村,法律顾问会定期在微信群里向群众推送热点法律知识,发布各类典型案例,回应群众提出的法律诉求。”渭源县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渭源县积极创建“1+N”工作模式,推动一个法律顾问带动N个“法律明白人”,使得尊法学法守法在当地蔚然成风。

  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延伸法律服务网,甘肃已实现全省17494个行政村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据甘肃省司法厅有关人员介绍,近年来,甘肃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12345”体系建设,深入推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全省86个县(市、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和实体“三大平台”全覆盖;积极深化“1+N”行动,累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41个,培养“法律明白人”11.2万余名,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38万户。

  原本关系很好的邻居,却因对方新建的一堵墙闹起了矛盾。渭源县上湾镇南谷社区居民李某、曹某两家院落原本共用一堵隔墙,李某在自家院落内修建平房时,新建房屋墙壁高出隔墙1米多。曹某认为这导致其院落采光受一定的影响,要求李某拆除未果后,将李某家新建房屋顶部的部分挡水墙毁坏。事发后,李某找到了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万忠成立的“李万忠调解室”。

  “两家平时关系很好,前一天还在一起喝酒。我在调解过程中了解到,曹某认为李家屋顶的挡水墙不宜过高,但李某却建了八九十厘米高。经过调解,最后李某将挡水墙高度降到了40厘米,曹某也向李某道了歉,双方达成了和解。”李万忠说。

  多年来,甘肃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织密人民调解组织体系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源头,实现乡村“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正如记者在渭源县采访时看到的一样,甘肃积极创建和培育“枫桥式”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指导各地组建县(区)级跨乡镇调解工作团,有力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目前,甘肃已建立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373个、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17444个,全省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上一篇:花王股份“追债”新进展:与中信环境子公司纠纷二审即将开庭

下一篇:业农村拆迁律师